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动态 > 恩施民间手作现状观察

恩施民间手作现状观察

发布日期:2020-08-24      点击量:2854


民间手作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在恩施,大到吊脚楼,小到傩面具,民间手作存在于祖辈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融入每一个土家人的血液里。

匠心手作传承艺术美

民间手工艺术,根植于乡土基层,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并被老百姓所掌握和利用。

恩施土家吊脚楼这一建筑形态可谓是民间手作的杰出代表。因其全部采用榫卯木构技术,宛自天成。可以说,吊脚楼是土家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土家汉子辛志成是一位吊脚楼手工匠人。在咸丰以及州内外,他亲手制作的吊脚楼已超过120栋。2019年6月,咸丰县将他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8月14日,在恩施女儿城傩文化馆,游客们饶有兴致地欣赏各色傩面具,或把玩,或讨教,或试戴,现场热闹非凡。恩施傩面具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恩施民间手作中闪耀的一颗星。

傩文化馆负责人汪儒斌潜心研究傩面具制作20多年,始终雕刀不离手、傩面具不离手,坚守傩文化的传承,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傩面具1000多张。造型各异的傩面具,粗犷朴拙、庄典华丽,汪儒斌在施刀雕木的瞬间诠释了手作人的匠心独运。

近年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建起了傩面具制作技艺传承工作室,并聘请汪儒斌进校授课,使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在汪儒斌看来,“傩面具要传承,还要在年轻一代身上下功夫。”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民间手作走进课堂,可以让青年一代直观了解恩施土苗文化,手工蕴含的文化基因也将不断释放积极能量。

顶级的手工作品,在任何时代,都堪称艺术品。辛志成和汪儒斌以双手赋予木头新生,吊脚楼也好,傩面具也罢,在他们眼中,早已不是遮风挡雨的房子和祭祀面具,而是融进了心血的手工艺术品。传承这类艺术品也成了他们毕生的追求,这也许就是手作的匠人精神。

倾心手作温暖时光

手作是带有体温的艺术,与冷冰冰的机器条带上制造出来的物件相比,粗糙又朴实的外表,或许更显得富有人性。

夏日炎炎,在州城硒都茶城一刺绣工作室内,申玲娥微垂着头,眼睛盯着丝帕,眼角含笑,似要将一心期盼与才情赋予手下的丝帕。

2009年医学专业毕业后,申玲娥没有如家人期盼的那样进入医院工作,而是只身前往苏州木渎古镇学习刺绣。

“我一直想做一名绣娘。”申玲娥说。高中时代,她就痴迷杂志封面的古代女子画像,她梦想用丝线绣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在她的工作室里,一副绷架、一块丝帕、一把剪刀、一针一线,便是她的全世界。扇子、书签、挂画……细密的针脚,泛彩的丝线,她的每件作品都精致小巧,让人爱不释手。

术到极致近于道。在申玲娥看来,刺绣就是一场磨人心性的修行。“刺绣让我忘记俗世烦忧,内心变得平静。” 申玲娥在飞针走线间感悟生活。

在恩施民间的手工编织品中,充满了土家人结器造物的生活智慧。如今,也有一群心灵手巧的年轻人,接续老一辈的传统,用毛线、钩针编织属于他们的作品。

每一个手作人,都如一株向日葵,带着满满的如阳光般温暖的能量。同样在州城硒都茶城开设工作室的小琴自幼跟随奶奶生活,跟奶奶学习剪纸、布艺。长大成人后,她怀着对奶奶的感恩创作每一件作品,童鞋、玩偶、杯垫、坐垫,各类编织小物件,色彩亮丽,吸人眼球。

小琴说,她想要的不仅是靠双手赚钱,更是要用自己的双手传递一份温暖。

在恩施女儿城民俗博物馆的小巷子里,“鲁大王手作”店的主人正戴着耳机制作皮带,从画、量、裁、黏、卷、糊到挖、敲、钉、缝、磨……每一道工序都专注与投入,皮面上的每一条纹路都自带纯手工的质感。

一两天才能做好一根皮带,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一件皮包,店主人却乐此不疲。“我喜欢皮革独有的浓郁味道和柔软扎实的触感。”这大概就是手作的魅力所在。守着一间小小的店铺,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着自己的技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中。

凝心手作以文促旅

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特色,让旅游成为真正的文化体验,是推动文旅融合的目标。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手工作品加以再设计再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制作具有现代新意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民间手作大有可为。

8月13日,距离恩施一也手工创意集市开集一年多,州城硒都茶城“裁女·周”工作室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仍不少,部分顾客还要求我现场教学。”工作室负责人周周一脸自豪。她的工作室主要通过自己蜡染的布料设计制作衣服、包包、挂件、玩偶等。在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群体中,显得清新别致。

目前,在州城人流相对集中的商业圈硒都茶城、恩施女儿城、施南古城等地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或工作室,内容也从单一的木工、银饰、编织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

2019年8月,一也手工创意集市开集,包括傩文化馆、小琴编织、“裁女·周”等在内的一共44家作坊、工作室,现场制作、介绍自己的产品。

在一也手工创意集市发起人花花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凭着恩施旅游的东风,开始在手作上花心思。

手作越来越成为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的解压方式。民间手作也在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2019年4月29日,由州文联主办的恩施州首届民间工艺展开馆仪式在州文化中心举行。展览内容包括民间木雕、石刻、竹编、木制艺术品、刺绣、版画等接地气的民间手工作品,成为彰显恩施文化的一张张名片,民间手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间手作,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对推动恩施旅游,塑造本地特色文化有重要意义。同时,恩施民间手作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手工作品为游客的旅程增添了一丝乐趣,游客愿意花时间享受手作过程的缓慢时光,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将是未来旅游的趋势。(来源:恩施日报  推荐:郑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