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品推荐 > 茶店驿站,重写古道繁华

茶店驿站,重写古道繁华

发布日期:2020-07-30      点击量:6105


7月17日,中国·恩施首届茶盐古道文化艺术节暨茶店驿站开街仪式在巴东县茶店子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游客齐聚古驿茶店,尽情领略茶盐古道的无穷魅力。

悬崖民居、吊脚屋檐,旧式门窗、大红灯笼……这个藏于山水之间的茶店驿站,正向世人诉说着茶盐古道上昔日的繁华,也撩动着城市人的那一份乡愁。

驿站融合传统与现代

“哟嗬!哟嗬!”一阵阵拖出颤音的号子回响在山间,10余名背夫模拟数百年前茶盐古道的盛景,身背茶叶、食盐等物资穿行于茶店驿站民族风情街。这是茶店驿站开街仪式上的一幕,生动再现了当年的繁华。

  

茶店驿站位于恩施州巴东县茶店子镇朱砂土村,川盐古道及209国道从中穿越而过。驿站上有巴人河4A级景区,内有古驿站遗址。

走进驿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曰“三茶迎宾”水景,它源于“三茶六饭”之意,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驿站依山而建,建有桃子、李子、梨子、葡萄等小水果产业园,既可观赏,亦可采摘。周边茶庵寺、洞坪、大湾、南坪等村的千亩水果基地,为茶店驿站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提供了依托。

风情街内,仙姑糖、土家麻饼、包谷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商家均已入驻,著名的茶店牛肉也可在此品尝。

5栋土家别院临崖而建,共32间房51张床位。住此可远眺重峦叠嶂、仰望浩瀚星河、俯瞰云卷云舒,巴人河景区和十八湾田园尽收眼底。

目前,一期茶店驿站风情街项目已建成。二期将打造田园养生小镇,主要建设避暑度假高地、田园养生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峡谷观光胜地等4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旅居度假、田园养生、休闲运动、研学教育、商务会务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

古道诉说艰辛与荣光

古代,盐茶是人们不易获得的物品,也是中央政权严控的重要商品之一,当时的交通要道往往与盐茶运输相关。穿越茶店子的川盐古道,是集官道、商道、驿道、民道于一体的古代交通要道,是历史上贩运茶叶、食盐商队的必经之地,因而被称作“茶盐古道”,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银大路”。

茶店古驿因路而生。据《巴东县志》记载,早在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里就设有店铺卖茶,茶店子由此得名,故称古驿茶店。

然而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这个称呼要追溯到宋代。古道尚存一座风雨桥,全长20多米,宽约3米,修造十分精致,是我州六大古风雨桥之一。桥头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上联为“茶献黄芽,茅屋空山延诗客”。据传此联为北宋名相寇准到野三关劝农途经此地歇息喝茶时所作。

紧临风雨桥的土坯瓦房就是朱砂土古驿站的遗存,是我州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道驿站。驿站两层木质板壁房为榫卯结构,南面是土石结构,因年久失修,导致木板腐朽青瓦残破。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日过千名好汉”,下联为“夜宿百名英雄”,横批是“朱砂土驿站”。

走进驿站,内里还有一个观景广场,也叫“云栖台”。曾经是古道上的歇马塘,供拴马、歇脚、补充食物的地方。

巴东人口中的“背脚子”,也就是背夫,曾络绎不绝穿梭于川盐古道之上。他们是西南地区经贸往来中重要的角色,也是一支极其特殊的运输队,无数进出大山的物资就靠他们的双脚和双肩。

当年,来自重庆巫山等地的巴盐经水路运抵巴东万户沱靠岸。从万户沱茶盐司开始,背夫们背着上百斤的盐包,脚踩一双草鞋,手执一根打杵,穿着麻布衫,开始了绵延数百公里的长途跋涉。

寒来暑往,背夫们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古道上,将盐运往恩施、鹤峰和宜昌的长阳、五峰等地。返回时,又将当地所产茶叶背往巴东码头,用船运往汉口集结。如今,为了弘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座“日夜行走”的背夫雕塑被立于茶店驿站街头。

古道沿山逶迤伸展,山势陡峭而多为台阶,青石板铺成三千多级,石板路两旁曾有杂货铺、当铺、药店、绣楼、饭馆、铁匠铺、茶铺和戏台。现如今,这里已形成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精品茶饮等融于一体的商业集市。(来源:恩施新闻网  推荐: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