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0-07-21      点击量:629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改革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市,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抢抓文旅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发展定位和“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与产业布局,认真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八个重大”工作部署,以“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理念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人才保障,充分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康养高地和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文旅产业发展体系完备,各类产业基地、项目全面发展。实现旅游年接待达到1.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年均增幅15%左右。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在全市形成2—3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核心引擎项目,10个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支撑项目,50个文旅新业态、休闲度假、景区升级改造、公共服务等项目。

  三、主要举措

  (一)整合文旅资源

  1.统筹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实施全市全域旅游规划以及武当山、丹江口水库、中心城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切实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2.推进全域发展。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丹江口市、郧阳区、房县整合优质资源,捆绑打造国家5A级景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域联动、服务全域配套、环境全域提升、市场全面拓展、成果全民共享。

  3.打造精品线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策划包装以武当康养、汉水休闲、汽车体验等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

  (二)壮大市场主体

  4.招商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开展定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建设、管理、运营龙头企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资源整合、改革重组、收购兼并、线上线下融合等投资文化旅游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5.落地重大项目。发挥武当山龙头作用,全力打造文旅康养高地。支持一批骨干项目做大做强,重点推进汉水九歌、欢乐世界、涵碧楼、武当太极小镇、武当大明峰、郧西神雾岭天空之城、诗经文化产业园、竹溪桃花岛夯土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6.加速乡村振兴。以文旅融合推动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发展,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实施精品民宿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省级文旅融合强县、名镇、名村、名街。提升乡村景区景点道路等级,完善基本服务功能。

  (三)布局旅游业态

  7.加快文旅综合体建设。推动文旅+城市建设,建设10个以上集特色展示、文化体验与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文旅综合体,打造一批休闲度假、会展会议、文化娱乐等不同主题的城市文旅业态集聚区。

  8.推动文体设施旅游化。加快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体设施旅游化改造,促进文体旅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发展观光、体验、休闲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9.研发特色文旅产品。深度开发以非遗传承、工艺美术品和地标农产品为特色的系列主题文旅产品,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推动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美术、地方特色商品等深度融合,研发独具特色的“十堰礼物”。推出一批既有本地特色又有市场效益的文旅节目。鼓励剧院、剧团、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参与旅游市场演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演艺产品开发运营。

  (四)创新推介方式

  10.塑造城市标志形象。组织实施十堰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打造一批体现城市品牌的文化旅游IP,创作一批突出十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和微电影。推出简洁易记、彰显十堰特点的宣传口号。

  11.创新营销推介方式。整合全市媒体平台和部门资源,运用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等新手段,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宣传推介效果。

  12.精准拓展市场。重点拓展“一心两翼”(北京、武汉、西安)以及通航城市、高铁沿线市场。深化文化旅游对外交流,提高十堰文旅国际化水平。

  (五)完善公共服务

  13.推进“厕所革命”。提升3A级以上景区和乡村旅游场所厕所建设数量与质量,加快第三卫生间建设步伐并在A级景区实现全覆盖。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推进厕所建设全域覆盖、多元供给、科技创新和全社会参与,提高厕所管理维护水平,做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14.健全旅游集散网络。在十堰城区建设示范性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实现全覆盖。加密高铁、航空、公路等综合运输网络,提升通景公路,完善旅游专线,开通高铁十堰东站—武当山机场—武当山景区旅游快速公交专线。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健全标准规范、指向清晰、内容完整、面向国际的旅游标识体系。

  15.完善公共文旅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施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旅景区、景点、场所技防设施建设。加快十堰智慧旅游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实现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依托VR技术,打造智慧“云景区”,实现“一键游十堰”。

  16.推进文化惠民普及。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完善文艺精品激励、展评和激励机制。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地方文化精品网络传播。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学校、进文化礼堂。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

  (六)营造发展氛围

  17.办好行业协会。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优势,在宾馆、酒店、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设立窗口,提供线路推荐、旅游咨询、导游讲解等服务。利用文化、体育、广电等行业协会组织举办各类文体赛事活动。

  18.优化市场环境。深化文化旅游“放管服”改革。构建市、县两级多部门横向联合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建立文化旅游诚信体系,健全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落实文化旅游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文化旅游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文旅企业质量综合监管。

(七)出台有效政策

  19.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重大问题。把文化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制定出台《十堰市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奖励办法》。

  20.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市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重大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对特色文化、动漫产业、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微文创等文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用好国家、省财政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加大产业基金和公共配套投入,加大信贷扶持,在金融方面制定扶持政策。税务部门加大税收优惠宣传辅导,优化涉税服务,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21.保障文旅产业用地。将文旅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年度计划指标优先支持文旅产业项目。鼓励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发展文旅产业。对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利用空闲厂房发展文旅产业。

  22.形成工作合力。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强化文旅规划、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能。发改、财政、住建、生态环境、水利和湖泊、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服务文旅项目建设。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设施保障。农业农村、林业、民宗等部门要支持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要整合部门执法资源,加强文化市场、旅游运输、秩序整治等方面监督管理,全面保障文化旅游安全工作。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文旅兴市战略实施的政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23.加强人才保障。将文化旅游人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计划,出台引进文化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国内外院校、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实用人才。加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020年6月19日